• 021-62378387
海鸥牌照相机.1968
 
主持人: 吴翔
发布日期:2017-10-16 查看次数:1846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习惯用照片记录生活或许就是从海鸥牌相机开始的,如今已成为著名导演的张艺谋当工人时每月30.2月的工资省吃俭用就为了一台海鸥牌相机,他的导演之路也是从有了相机开始。

六十年代最时髦的相机,无非就是“国货精品”海鸥牌相机了。那时,能有一台海鸥相机,或许在自家中还能搞一个小暗房,是时尚青年以及爱生活的人最向往的事儿。

 

 

影出上海

为了推动出口,1968年上海牌相机正式更名为海鸥牌,从上海飞向全世界,一度成为中国照相机工业的标杆。起步较晚的中国相机工业,在短时间内就有了较好的成果,然而真正风靡热销是从海鸥开始的。对于普通消费大众来说,海鸥的诞生意味着众多消费者可能以可接受的价格拥有一台国产相机。以至于七十年代初,为了买一台海鸥牌相机,需要提前一个晚上排队到第二天早晨才能购买到。

当初,由于“上海”这个地名不能在国际上注册商标,而相机说明书中的熊猫图案在即将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看来酷似猪,所以也不能用。这时,上海轻工进出口公司提出,要求采用他们在国外注册的“海鸥”牌,他们认为海鸥有从上海飞向世界的含义。 

品牌经典:

从后来的海鸥商标就可以看出,一只展翅濒海而飞的海鸥正向着从海岸线渐渐升起的朝阳飞去,象征着企业蒸蒸日上。而在我看来这个圈更像是一个相机的镜头,正在捕捉这只濒海而飞的海鸥影像。

如今,相机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现在的人们都普遍的拥有一台,用照片记录生活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一件事。

然而在过去,摄影师每拍一张照片都要算计着成本,拍下的照片要等很久才能看到。再便宜的相机也是整个家庭种的一“大件”。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终于换来第一台相机的兴奋狂喜,和镜头棉企纯真的笑容,都是专属于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品牌故事:

制造在六十年代的老相机,虽然没有那些智能模式,但成色毫不逊色于一些数码相机。“上海4型可以说把当初从事照相机事业的人们的精神传给了我们……尽管已经生产了40多年,我手头上的上海4型相机依然动作轻快、从装胶卷、设快门、调焦、按快门、上胶卷、到最后去除胶卷都是畅通无阻。和其原型禄来相机一样,动作安全简便。即使是早期产品,做工也很结实,不愧为后来大为流行的海鸥系列相机的开头。”这是日本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在其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中,对40多年前生产的4型照相机的赞美。


五十多年来,从上海牌的演变而来的203型相机到4型系列相机的风靡,从中国第一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诞生,到衰落厚的停产,“海鸥”曽见证了中国和会发展的无数细节,曾为上海划下荣耀的亮点,曾看过无数人间的故事。五十多年来,从上海牌的演变而来的203型相机到4型系列相机的风靡,从中国第一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诞生,到衰落厚的停产,“海鸥”曽见证了中国和会发展的无数细节,曽为上海划下荣耀的亮点,曾看过无数人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