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62378387
三五牌座钟,1940
 
主持人: 吴翔
发布日期:2017-06-26 查看次数:3417
 

三五牌钟



建国后早期生产的“全盘”版三五牌座钟。

 

 

设计背景:

1940年,在中国的南方另有一批人开始了制造和设计的实践,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毛式唐、钟才章、阮顺发等人在上海肇嘉浜路608号钟才记营造厂厂址上设厂,定名中国钟厂,购置机器设备,聘用了40多名工人,正式开工生产。采用555为产品商标,定名为三五牌15天时钟。

中国钟厂初创时,品种单一,产量较低,日产量只有30余只,后来品种发展到有五寸半、八寸半、十寸各式长挂钟以及山型台钟多种。中国钟厂的创建与发展,使国产时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同时,使上海成为我国时钟制造的一个集中产地。

 三五牌15天钟宣传广告把产品特点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市场。

 

1954年中国钟厂、上海钟厂首批实行公私合营,文华钟厂、仁泰机器厂、顺兴螺丝帽厂、泰昌电镀厂以及钟才记木壳厂先后并入中国钟厂。

中国钟厂以它传统的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准、改进产品品质,形成15天、31天机械钟,石英电子钟和工业用钟三大系列,有台钟、挂钟、座挂两用钟、日历钟、垂直摆钟、落地大钟、单功能、多功能石英电子钟等10多个品种50多种款式,以及子母钟、塔钟、电站同波钟、船用钟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面貌一新,获得了著名商标证书,并被评为全国木钟第一名。1982年“三五牌"台钟年产达44万台,创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三五牌”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中国钟厂用于生产座钟的生产车间。

 

品牌经典:

在设计“三五牌”台钟时,设计师阮顺发先生强烈地意识到,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将会是一件与主人近距离日夜相伴的重要产品,因此在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功夫。在其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精致、细腻”特色一直成为“三五牌”产品设计的导向,也成为其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不能忘记的是对市场份额及利润的追求。

“三五牌”台钟在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继承了之前山形台钟的设计风格,横长30厘米,拱型最高处为22厘米,钟面直径5寸半,以此作为一款标准化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八寸半、十寸等规格,配合各式钟壳。

钟壳由平直表面、曲面组成,造型干净利落,简洁耐看。曲面形成的壳体既能容纳机芯,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共鸣“音箱”,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图00)。

三五牌台钟机壳外壳设计具有明确的语言。

三五牌台钟机芯

 

钟盘盖由抛起的玻璃面组成,增强了产品的饱满感。早期产品钟盘为“满盘”,即钟盘以标准规格铸成,后期产品为了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将钟盘中心掏空,俗称“半盘”,半盘钟面上的掏空处印有“555”和“15天”的图案以及两个左右对称、用于上发条的孔洞(图00)。

 “满盘”钟面。

 

 “半盘”钟面。

 

“三五牌”台钟在钟盘面数字设计上考虑到居家老人使用的实际情况,每一个数字设计高度达12毫米,且12个钟点数字完全用黑色标出,由于黑白对比分明,大大降低了误读的可能性。时针、分针样式统一,采用实心尖叶形设计,简单却不呆板。长短不同的设计便于识别(图00)。

 

 指针和钟点设计。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三五牌台钟的钟壳左右两侧有二条连续的唐草纹样装饰,使产品具有中西合璧的“风韵”,后期受功能主义思想影响,并考虑到降低成本的因素而将纹样简化,出现了风琴、几何等纹样,再后来有些产品干脆直接去掉了装饰纹样(图0)。

   

侧面装饰纹样由繁至简,实际上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在材质方面,钟壳采用木材,钟盘采用铝材,玻璃钟盘盖周边用化学镀金银包边,后者闪光的材料与前者沉稳的材料形成对比。

在颜色方面,运用了各种材质量自然的色彩,木壳黄搭配黑与白,显得古朴大方,优雅而不失现代感,这种色彩搭配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提起"三五牌"台钟,大家脑海里就会呈现出黄色的山形式样。

555”标志最初的设计者是“三五牌”台钟的发明人阮顺发先生,上世纪50年代中国钟厂公私合营后,在钟壳顶部装饰了一个专门为公私合营特别设计的标志这是为纪念1957年上海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而特别贴上的纪念商标,因而也使这款三五牌台钟成为值得珍藏的纪念版产品(图0)。

有公私合营品牌图形的产品,是其纪念版的标志

 

打开“三五牌”台钟的后盖,可以看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这张说明书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上方是555标志,底部印有“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的“三五牌"产品的后盖上去掉了产品说明书,只用于放置发条钥匙,而说明书直接藏于钟壳内,这样的设计既不影响正常使用,而且易于钥匙的保管(图00)。

.早期贴有 产品使用说明书。

    后期产品后盖上仅保留放发条钥匙的结构。

1、“喜上眉梢”三五牌台钟

    20世纪60年代初,考虑到农村市场的需求,“三五牌”台钟也曾推出过一系列以“双龙戏珠”等传统题材设计的产品,便是这一系列题材中后期的产品,以“喜上眉梢”为题,钟座采用浮雕形成,钟盘盖玻璃外框用镀金工艺,深受农村市场喜爱,销路很好。由于产品质量过关,造型装饰漂亮,还得过轻工部的优秀轻工产品奖(图0)。

“喜上眉梢”三五牌台钟被放在家中最好的家具上。

 

 

 

 2、三五牌挂钟

    三五牌挂钟保持了台钟的所有工艺技术,在设计上注重塑造典雅、豪华的风格。

    

“三五”牌座钟、挂钟丰富了产品线,特别满足了客户兼顾室内装饰的需求。

 

3、三五牌立钟

    三五牌立钟是其系列产品中体量最大的产品,其设计不以追求复古为塑造高端产品的手法,相反引入一部份几何图形的造型,以考虑钟盘、钟摆、钟座等各部位的比例美学为基点,平和而又精致地塑造各个部分的造型。

3. 60年代的三五牌台钟

 

作为“三五”牌旗下一款高端产品,三五牌立钟在尽可能减少用料的基础上对产品表面进行最大程度的设计,该款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了精英知识分子与政府机关的青睐。

 

 

工艺技术

“死摆改为活摆。民国29(1940)前,国内外所制造的摆钟不论挂钟、台钟都手工调节引摆杆(即擒纵叉的工作角度),被称为是死摆。这种钟对安放要求特别高,偏斜度时,就会停摆。民国29年,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在设计三五牌摆钟时,悉心研究,采取引摆杆与空心套管座连合在一起,靠一个三角形钢丝弹簧的压力,使擒纵叉与引摆配合在一起,在三角压簧的作用下,产生偏摆现象时,能自动调整使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即使钟的安放歪斜到摆砣近钟壳,只要通过摆砣的惯性冲击就能自动调整摆砣垂直度,不使发生停摆,摆脱了手工调节。这种活摆结构的三五牌摆钟具有挂歪摆歪,虽歪不停的独特优点。这是我国制钟技术上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突破。

自动调节打点。民国29年以前,我国所制造的各类摆钟都采用渐进式打点机构不能自动调节,只能用手顺着时针拨,且须按一个一个钟头顺拨过去,一经倒拨就要轧刹、乱敲点。民国29年,阮顺发设计出自动打点跟踪机构,将12只角凸轮和扇形齿装在时针上,使时针不管顺拨倒拨到任何一个位置,12只角凸轮和扇形跟踪到一定的位置,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会乱敲点。采用这种结构,可根据需要自由拨动调整时间,不影响走时系统的内在关系。当时间调整后,报时系统能自行调整时间,使三五牌摆钟具有倒拨顺拨,一拨就准的又一个独特优点。

延长走时天数。民国29年前,在我国时钟市场主要倾销德制“J”字牌14天钟、日制宝时牌8天钟。是年,阮顺发采用数根钢丝销子构成的形如鸟笼状的齿轮替代轴齿,使走时报时延长到15天。19411月,阮顺发运用留声机原理,重新设计风轮翼,用机械摩擦,使风轮速度减慢,使打点报时速度均匀,结构简单,减少能耗,连续走时报时18天。1944年,阮顺发又改进走时结构,精制轴心轴套,提高光洁度,从而使走时报时达到21天。1964年,该厂科技人员又采用加长发条尺寸,并应用手表加工工艺原理,推行夹板小孔修正,轴颈抛光研磨,精冲轮齿,提高孔轴光洁度,引摆杆以铝合金代铁制件,使能量消耗得以减少。这样,开一次发条可连续走时报时达31天以上。

提高走时精度。1940年初,阮顺发应用高精度天文钟上的后退式擒纵结构,将原来的顺齿运行的擒纵轮改为逆向运行。改进后,走时精度由日误差40秒减少到20秒。1960年,由于摆钟统一机芯设计成功,零件全部实行按图生产,并规定了光洁度为△6一△7级的误差,对原材料供应也规定了牌号、性质和规格,零部件加工精度为3A级,使走时精度提高,日误差由20秒减少到12秒。后来由于应用手表夹板小孔修正等技术,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走时精度日误差又从原来的12秒进一步减少到1秒钟以内。

 

品牌故事:

1 .“三五牌”名称的内涵

早期中国钟厂为提高质量,在机件结构上大胆改革,制造出鸟笼式齿轮和光洁度更高的轴芯,使机体运行减少摩擦,从而使走时更准确,延长了使用寿命。又首创了自动式擒纵机构和打点自动跟踪机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钟,长针可以倒拨顺拨,只要不带动短针,都能自由调整时间。还设计了制作活摆结构,使摆锤不受歪斜影响,即使时钟歪挂斜放,也能准确行走。综合上述性能和特点,中国钟厂确定“三五”为产品商标,一方面表示走时长(3×5=15),保证走时15天以上;另一方面也表示精度高,15天累计误差不超过5分钟,即日误差不超过20(当时德、日钟日误差均是30)

  印有“钟能歪斜走,针可倒顺拨”的说明书。

2.设计师简介

阮顺发,曾用名阮盛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浙江奉化人,8岁进虹口密勒路基督书院读书,喜爱画图,15岁辍学。1912年他到耶松船厂打样间当练习生,为学到技术去车间拜师学艺,努力学会了车、钳、刨的操作技术。2年后又去瑞熔造船厂学习车钳工,进祥生船厂做车工。

1934年,阮顺发先生在中华书局教育仪器厂工作时,因不满国内时钟市场被日本、德国洋钟所垄断,就萌生了自己造时钟的念头。他从旧货摊上淘来一只旧闹钟,经过不断摆弄,终于改装成有月、日、星期的时辰钟(又称“八用钟”)。

1940年1月,阮顺发先生被聘为中国钟厂工程师,他一头钻进钟的世界里,悉心研究日本宝时牌8天钟和德国J字牌14天钟的结构,终于发明了一种具有“挂歪摆歪虽歪不停、倒拨顺拨一拨就准”的台钟。阮顺发又设计了三个“5”作为商标图案,使“三五牌”台钟一下子声名鹊起,成为风靡市场的名牌产品。